配电技术
1、国家电投通辽2×350MW智慧热电联产机组项目首台机组试运行成功
5月22日,国家电投通辽2×350MW智慧热电联产机组项目首台机组168小时试运行圆满成功,标志该项目从建设阶段转至生产运营阶段。
国家电投通辽2×350MW智慧热电联产机组项目由通辽电投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项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动态总投资30.4亿元,建设2台350MW超超临界直接空冷燃煤智慧热电联产机组,同步建设脱硫、脱硝和除尘装置,用以替代4台200MW关停机组容量。与原机组相比较,每年可节约标煤27万吨,节水789.12万吨,厂用电率降低3%;每年减排二氧化碳86.4万吨、二氧化硫520.6吨、氮氧化物1526.6吨、烟尘33.9吨。项目实现了350WM等级超超临界国产化热电联产机组零的突破,填补了相关领域技术空白,打造了北方地区小容量高参数机组样板工程。
2、长安益电三期2×100万千瓦扩能升级改造项目全面投产
5月22日,长安益阳发电有限公司2×100万千瓦扩能升级改造项目6号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试运行,正式投入商业运营,项目较批复工期提前2个月实现“双投”目标。陕煤集团副总经理宋召军出席该机组移交生产仪式。
目前,公司以386万千瓦的总装机容量成为湖南省最大火力发电厂,对助力陕煤集团经营效益稳增长、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将在区域电力供应中发挥“稳定器”和“压舱石”的兜底保障作用。
3、广东清远天然气压差发电项目正式投产
5月21日,广东公司清远压差发电项目圆满结束22天并网调试,正式投产运行,为天然气行业节能减排提供了创新应用场景与解决方案。该天然气压差+光伏一体化项目装机容量达475 kW,包括工艺区压差发电及综合楼分布式光伏两部分内容,项目按照“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运营,所发电量的29.96%由站区直接消纳,剩余70.04%电量并网消纳,年输出绿电364.5万kWh,可减少碳的排放2262.39吨。
4、威海热电联产工程总承包项目在吉林长春举行签约仪式
5月19日,威海热电联产工程总承包项目签约仪式在吉林长春举行。威海热电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汤海文;中国能建东北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增强,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倪海;中国能建天津电建党委书记、董事长许栋,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祁新建出席仪式。
本项目为威海热电集团重点项目,天津电建与东北院以联合体形式成功中标。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山东威海市临港区蔄山镇东部,新建2台66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并同步建设高效除尘、烟气脱硫及脱硝装置。项目竣工后,将极大提升威海市的电力供应能力,满足城市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同时实现高效的热电联产,为城市供暖提供稳定热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新能源
1、龙源电力:我国首套海上风电综合探测平台达国际领先水平
近日,龙源电力工程技术公司“海上风电海缆运行状态监测与快速故障诊断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成果通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科学技术成果鉴定,总体技术位居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海缆磁场探测技术的空白,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水下探测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项目围绕海上风电输变电安全运维重大需求,针对行业长期面临的海缆检测技术难题,搭建行业首套可检测海缆状态、海上升压站与风机导管架腐蚀和机械损伤的海上风电综合检测平台,解决海缆故障点精确定位等系列“卡脖子”技术难题,大幅缩短海缆故障定位时间、运维成本及停电周期,显著提升水下检测精度与效率,实现海上风电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项目创新融合应用海洋工程中动态定位悬停系统等先进技术,自研海缆高精度探测装置,对海缆进行“声、光、电、磁一体化”综合扫测,并对海底地形地貌高精度三维建模、桩基设备360°全方位扫测,切实增强水下设备直观可视性和监控能力,使海上风电运行维护更加智能高效、安全准确。此外,项目在基于稳态磁场分布模型的海缆路由埋深检测系统、基于温度与局部放电的多维度海上风电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基于声磁一体化传感技术的海缆故障定位系统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进展。
2、华润潜江张金200兆瓦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
日前,华润潜江张金200兆瓦风电项目顺利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目标,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
项目位于湖北省潜江市张金镇,是华润潜江百万千瓦风电项目首期项目之一。项目共安装32台单机容量6.25兆瓦的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00兆瓦。风机塔筒为混塔结构,混塔部分112米,钢塔部分45.5米,轮毂中心高度160米,叶轮直径200米。
3、若羌县举行648万千瓦新能源及86万千瓦/344万千瓦时储能项目调度暨集中开工仪式
5月19日,若羌县举行新能源项目调度暨集中开工仪式,共有12个项目集中调度,8个项目全面开工,总投资达252.25亿元,为当地绿色低碳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此次仪式调度开工的项目主要涵盖风电、光伏、储能三大领域,其中8个项目当场开工,4个项目加快推进。
全面开工的项目包括5个风电项目、1个光伏项目和2个储能项目,总投资185.9亿元。国家电投、东方电气、中电建等企业投资的风电项目及塔里木油田投资的光伏项目备受关注,总装机规模达418万千瓦;新开工2个新型储能项目将为电网提供稳定支撑。
加快推进项目包含3个风电项目和1个大型储能项目,总投资66.35亿元。
所有项目全面建成后预计新增新能源装机648万千瓦、储能装机86万千瓦/344万千瓦时。
4、中联重科发布全球最高风电动臂塔机
5月16日,正值2025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期间,中联重科全球最高216米风电动臂塔机LW2800A-200NA在常德正式发布。这一再次突破的创新力作,为陆上超高风机吊装再添超级装备,也彰显出中联重科引领全球塔机行业发展的强大实力。
5、3S齿条升降机助力江苏单体最大海上风电项目
江苏省已投产及在建单体规模最大的海上风场——江苏国信大丰海上风电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中。项目总容量达到85万千瓦时,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近28.8亿千瓦时。项目计划安装100台8.5MW风机,均配备了中际联合载荷350kg,可同时承载3人的齿条导向升降机。
电力市场
天津市今年5月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购入甘肃绿色电力1823万千瓦时,可满足7300余户三口之家一年用电量。这也是天津市首次通过陇东—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简称“庆东直流”)输电线路输送绿色电力。
此次省间绿电交易过境使用的“庆东直流”输电线路刚刚于5月8日建成投运,是我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大型综合能源基地外送工程,每年可从甘肃省送出超360亿千瓦时电量。
2024年底,两地政府进一步签订2025至2029年多年期合作框架协议,将协议电量扩大至每年45亿千瓦时,并首次计划通过绿电交易落实。
为促进天津市新型储能健康发展,推动形成新能源增长、消纳和储能协调有序发展的良好格局,按照《天津市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津发改能源[2023]209号)文件要求,现将已在天津电力交易中心登记的独立共享储能企业信息公布如下,供天津市新能源企业参考。
3、截至2025年4月底 京津冀地区2025年绿电交易规模634亿千瓦时
2025年5月中旬,蒙西电网送北京、天津绿电交易开始正式组织实施,这是华北区域内跨内蒙古电力公司和国家电网两个经营区的发、用主体首次绿电直接交易,内蒙古风力和光伏发电实现了跨越1000公里直接送至京、津电力用户,标志着华北区域的不同电网运营区之间绿电交易体系全面打通,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推进中取得了又一项重要突破。
近年来,华北能源监管局的积极推动京津冀蒙电力交易协同机制进一步发展深化,在各级电力市场运营机构、电网企业和电力市场经营主体的通力协作下,用户采购绿色电力大幅增长,截至4月底京津冀地区2025年绿电交易规模634亿千瓦时,蒙西电网绿电交易规模达250.1亿千瓦时。同时,内蒙古作为国家“沙戈荒”大基地项目布局的重点地区,截至2024年底获批的“沙戈荒”大基地项目容量4170万千瓦,居全国首位,随着未来大基地项目建设投产,内蒙古新能源发电将更好服务全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4、2025年预计疆电入渝规模将超过80亿千瓦时、2026年超过360亿千瓦时
5月15日,重庆市经济信息委与新疆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在乌鲁木齐市召开“疆渝”电力合作工作座谈会,双方通报了近年来“疆渝”电力合作情况和今后两地在电力、煤炭等领域合作的意见建议。重庆市经济信息委副主任涂兴永,新疆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段向红,国网重庆电力公司副总经理刘欣宇,国网新疆电力公司副总经理李渝及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议认为,近年来,双方深化电力合作,2017年开启疆电入渝合作以来,每年签署政府间购电协议,推动纳入国家跨省跨区优先发电计划,目前疆电入渝累计99.3亿千瓦时,高峰期入渝电力约占全市增购电的15%左右,“疆电”已成为重庆增购电最稳定的来源。
会议指出,随着疆电入渝特高压直流工程及配套电源项目建设的有序推进,预计今年6月份工程将逐步建成投运,将全面开启两地电力合作新篇章,预计2025年疆电入渝规模将超过80亿千瓦时、2026年超过360亿千瓦时。
陇电入鲁工程投运后的首笔1900万千瓦时绿电于近日正式达成交易。
据了解,陇电入鲁工程是我国首条“风光火储一体化”外送通道,于5月8日正式投运,这条横跨915公里“绿电高速公路”,每年可从甘肃省向山东省输送风电、光伏、火电及储能电量360亿千瓦时。
点击下方标题可跳转至五点半公众号阅读
特别声明:五点半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2551466127@qq.com)。
原创文章,作者:happytang,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dianban.com/pdzx20250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