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技术
1、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送电超13亿千瓦时
截至7月21日,±800千伏宁夏—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累计向湖南输送电量超13亿千瓦时,若按照每户家庭日均空调用电20千瓦时计算,可满足约6500万户家庭单日空调用电需求。
近期,全国多地持续高温,电网负荷屡创新高。宁夏—湖南特高压工程自6月29日双极低端送电以来,持续保持大功率运行,7月16日首次实现400万千瓦满功率运行,17日持续满功率运行,日送电量7600万千瓦时。
2、河南许昌新型数字智能变电站投运
近日,河南许昌供电公司建设的220千伏箕山变电站投运,将全面提升区域供电能力。该变电站远期计划建设单台容量为18万千伏安的主变压器3台,本期投运单台容量为18万千伏安的主变压器2台。
该变电站采用二次系统在线监测、变电站智能巡检、钢结构全栓接、建筑物一体化墙板、智能控制柜精准送风、混合气体替代六氟化硫、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不停电扩建技术等共计12大项23小项新技术。为保证变电站如期投运,许昌供电公司成立重点项目攻坚小组,按照投运目标执行挂图作战施工模式,并行开展施工作业,确保施工计划按天精准管控。
3、内蒙古特高压电网外送电量累计超7400亿千瓦时
从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获悉,截至7月20日,内蒙古通过“五交三直”8条特高压输电通道累计外送电量超7400亿千瓦时,达7459.2亿千瓦时,相当于就地转化超2.4亿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亿吨,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自2016年8月内蒙古第1条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1000千伏锡盟—山东特高压交流工程投运,到2024年10月内蒙古第8条特高压输电通道1000千伏张北—胜利特高压交流工程投产,内蒙古特高压电网年外送电量已由2017年的73.71亿千瓦时增至2024年的1706亿千瓦时。
4、南网储能梅州抽水蓄能电站二期6号机组首次启动成功
2025年7月18日,梅蓄电站二期6号机组首次启动成功,正式进入有水调试阶段。
抽水蓄能电站机组结构比常规水电组更加复杂,存在发电和抽水两个方向,关联设备多、运行工况复杂、调试难度大、试运行周期长。6号机组启动后将进行发电方向试验、抽水方向试验、工况转换试验、涉网试验等约60项试验项目,确保机组在各种工况下可长期安全稳定运行。
新能源
1、中电国际哈萨克斯坦50MW风电项目开工
近日,中电国际在哈萨克斯坦自主开发的阿尔卡雷克50MW风电项目举行开工仪式。
阿尔卡雷克风电项目位于哈萨克斯坦科斯塔奈州阿尔卡雷克市市郊,距离哈首都阿斯塔纳约330公里。2022年底,哈萨克斯坦能源部组织可再生能源项目PPA国际公开竞拍,中电国际与哈国合作方及上下游企业通力合作,最终成功拿下本项目开发权。此后,中电国际项目组有条不紊地开展征地、环境影响评估、前期设计、工程采购、融资等项目开发工作,带动了一大批中国优质设备、产品和服务共同走出去。项目在建设高峰期将为当地创造约200个直接就业岗位,建成后,每年可为当地提供约1.95亿千瓦时清洁电能,减排二氧化碳约15万吨。
2、中国电建:1-6月新签11个海陆风电项目
7月22日,中国电建发布《2025年1月至6月主要经营情况公告》。2025年1月至6月,中国电建新签项目4588个,新签合同金额6866.99亿元,同比增长5.83%。其中,风电业务新签项目652个,新签合同金额达到1429.02亿元,同比增长68.78%。
2025年6月,中国电建新签1份海上风电合同,即辽宁华电丹东东港一期1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EPC总承包合同,项目金额为107.70亿元。2025年6月,中国电建新签合同金额在人民币5亿元以上的陆上风电项目有10个。
3、中船科技首个自建海上风电配套码头建成
近日,中船科技象山大型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配套码头完成建设,进入验收阶段。该码头为国内少有的专业突堤式风电码头,可满足1000吨级风电整机安全吊装需求,能为产业园风电产品提供优质便捷的吊运服务,显著降低长三角风电装备物流成本,进一步提升中船科技风电产业整体解决方案实力。
目前,中船科技已完成象山海上风电机组设备总装基地和智慧运维中心建设。总装基地由主轴装配区、传动链装配区、偏航系统装配区、机架装配区、轮毂装配区、机舱罩组装区和机电传动系统测试实验区、机舱调试区构成,同时配备了大件物资存放区和小件立体仓库,可满足国内18MW及以上海上风电机组的生产。
4、金风科技16+兆瓦漂浮式风电机组在温州成功下线
7月19日,2025漂浮式海上风电大会在温州举行。浙江省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张振丰,自然资源部东海局一级巡视员黄海波等政府领导,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立忠,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海上风电分会会长蔡绍宽,以及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曹志刚等产学研领域代表出席会议。
会上,国家风力发电技术创新中心浙江中心正式宣布落户温州,并启动建设工作,该中心将聚焦深远海风电及海洋新能源技术攻关、试验验证、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为全国深远海风电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当日,由金风科技研发、在温州生产制造的16+兆瓦漂浮式机组正式下线。该机组采用全集成水冷系统,叶片主梁采用碳纤维材料,重量减轻20%,关键部件100%实现国产化,可抵御17级超强台风,在-20℃极端环境下稳定运行。
5、大金重工签署4.3亿元欧洲海上风电订单
7月21日,大金重工发布关于签署欧洲某海上风电场单桩基础供应合同的公告,全资子公司蓬莱大金海洋重工有限公司与欧洲某能源企业签署了海上风电单桩基础供应合同,合同总金额折合人民币约4.3亿元,占公司2024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比例约11.38%。
该项目位于欧洲,蓬莱大金将于2026年交付上述单桩产品。交易对手方为全球领先的某能源企业,且公司在最近三年曾与其发生过类似交易。合同的履行预计将对公司2026年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但由于实施周期较长且以外币结算,项目最终确认收入金额和时间存在不确定性。
6、华中电网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超两亿千瓦
截至6月底,华中电网全口径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首次突破2亿千瓦,达到2.0169亿千瓦,新能源发电装机在总装机中的占比超过45%。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中分部充分发挥平台功能作用,组织区内4家省级电力公司多措并举应对新能源快速增长,服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电力市场
7月17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清洁能源链专题会上,国家能源局资质中心主任陈涛披露,今年1~5月全国核发绿证10.93亿个,累计核发量已突破60亿个。目前,中国绿证核发质效、交易规模与应用场景均实现显著突破,配套政策机制持续健全,标志着我国绿色能源市场化进程提速。
在全球气候治理的大背景下,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成效显著。截至3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19.66亿千瓦,同比增长24%,占全国总装机比重达57.3%,占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超40%,为全球低碳转型提供了坚实支撑。陈涛指出,中国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推动者,正逐步成为全球绿色发展新高地。
7月17日,甘肃电网单日发电量历史首次达到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9%,外送电量首次突破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2%,单日发电量与外送电量双双刷新历史峰值,为全国电力迎峰度夏提供有力支撑。
据了解,据统计,截至2025年6月底,甘肃省电源总装机容量10976.48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突破72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达65.64%。在输电通道方面,甘肃已建成祁韶直流(陇电入湘工程)、庆东直流(陇电入鲁工程)两条特高压输电通道,甘肃电网通过21条省际750千伏线路与陕西、青海、宁夏、新疆四省区相连,甘肃电力已输送至全国26个省区市。
7月22日,重庆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售电公司重新参与交易的公告(2025 年第一批)。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售电公司管理办法>的通知》(发改体改规〔2021〕1595号)等文件精神,重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受理了元子(重庆)能源管理有限公司、国源(重庆)供电有限公司、重庆园业智慧能源有限公司恢复交易的申请,经审核符合相关要求。即日起,以上3家售电公司恢复交易资格,可重新参与交易。
4、共14357家!新疆发布截至2025年7月18日已注册电力用户目录
7月22日,新疆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已注册经营主体目录(2025年7月18日披露)。其中包括截至2025年6月16日已注册电力用户目录,共14357家,用户类型包括零售用户、直接交易用户、电网企业代购用户、1.5倍电网企业代购用户等。
点击下方标题可跳转至五点半公众号阅读
特别声明:五点半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798519307@qq.com)。
原创文章,作者:happytang,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dianban.com/pdzx20250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