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技术
1、内蒙古电力首轮赴国网山西电力培养特高压人才
日前,内蒙古电力集团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与国家电网公司签署的备忘录相关协议,从电网发展和人才培养战略着眼,与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达成特高压人才培养合作意向,并由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公司与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合作协议,旨在加快特高压高层次管理、技术人才培养等。
7月10日,内蒙古电力集团首批业务骨干赴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就特高压工程建管与设备运维等专项业务,展开为期3个半月的跟班学习,为内蒙古特高压事业储备人才力量。
2、新增一条特高压工程纳入国家规划!
近日,国家能源局正式印发《国家能源局关于提升电力系统稳定水平进一步加强全国电网主网架规划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将赣江—赣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正式纳入国家电力发展规划,对江西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工程计划新建赣南1000千伏变电站,安装2台300万千伏安的主变压器;同时将建设2回连接赣江与赣南的1000千伏交流输电线路,总长约600公里。赣江—赣南特高压工程是华中地区“日”字型特高压交流环网向更加坚强可靠的“目”字型环网结构拓展升级的首个工程项目。其成功纳规,标志着“十五五”期间加强和扩大华中区域特高压骨干网架迈出了关键一步。
3、新一代火电厂,“新”在哪里?
恰逢“苏超”赛事与迎峰度夏关键期,中能传媒记者来到国家能源集团江苏常州电厂(以下简称“常州电厂”),站在厂区门口,赶上常州电厂二期扩建工程3号机组的投产横幅刚挂稳。7月15日,这台机组提前44天“上岗”,扛起常州近两成的用电重担。
这份“绿色实力”,正成为城市发展的“闪亮名片”。厂区附近的安赛乐米塔尔项目工地,塔吊林立——这家世界钢铁巨头正是看中电厂的低碳能源供应,才将年用电13亿千瓦时、供热40万吨的项目落户常州。如今,围绕常州电厂已形成一个“低碳产业圈”:睿恩新能源、新创碳谷等企业相继入驻,年用电量超20亿千瓦时,而电厂稳定的能源供应能力,让这些项目的落地周期缩短了6个月。
4、南网首座“地下” 变电站开工
7月3日,由南方电网贵州贵阳供电局建设的110千伏花果变电站正式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标志着该变电站建设进入快车道。该变电站既是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省首座喀斯特地貌全地下式变电站,也是一座集绿色、创新、开放、共享为一体的新型智能环境友好型变电站。
该变电站位于贵阳市河滨公园内,整体采用“地埋”方式建设,最大限度节省地面环境利用空间。该变电站将搭载智能电网技术,实现设备日常运维、突发处置、环境监测等全方位远程智能操控。该变电站还将打造贵州省首个城市变电站科普教育展厅。在变电站内过道设置墙面防火玻璃,全面展示电力设备与设备运行状态。该变电站计划2026年8月份建成投产。项目建成后将优化城区电网结构,为电网高质量发展、建立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坚实保障。
新能源
1、云南电网首次超66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入汛
随着云南新能源大规模持续投产、并网规模不断增加,今年,南方电网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首次带着超6600万千瓦的新能源(占比41%)装机入汛。
预计度夏期间云南省内最高负荷约3700万千瓦,“西电东送”预计超过3300万千瓦,送境外40万千瓦,电力电量供应充裕。云南水电大发,潮流大方式、远距离传输,对于促进省内清洁能源消纳和保障粤港澳大湾区供电意义重大。为保证电网安全运行和电力有序供应,云南电网聚焦夯实主网架、服务好新能源消纳、加强关键设备线路运维等展开重点管控。今年顺利投产500千伏版纳变、圭山变、喜平变主变扩建等重要输变电工程,消除69项县域大面积停电风险,降级44项县域大面积停电风险,云南电网主网架不断加强。同时,加强新能源涉网安全管控,全面开展风险隐患专项排查及整改,重点加强涉网试验、关键涉网参数、保护开关隐患排查整治,提升新能源涉网安全管理水平。
2、甘肃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并网超760万千瓦 新能源占电源总装机容量突破65%
截至6月底,甘肃省电源总装机容量达10976.48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突破7200万千瓦,在全省电源总装机中的占比达到65.64%,新能源作为电源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
据了解,2025年1至6月,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已服务全省768.8万千瓦新能源并网,完成年度并网目标的51%。
3、内蒙古首个数据中心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正式投运
7月15日上午,内蒙古乌兰察布数据中心低碳算力基地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正式投运。
据悉,该项目采用“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通过风光发电、智能输电、并网直供和储能调峰等系统协同运行,实现了清洁能源与数据中心的直接供能对接。项目投运后,年用电量21.9亿千瓦时,其中年均可消纳绿电8.48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约48万吨,标志着内蒙古在构建“东数西算”绿色算力枢纽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4、宁夏上半年通过储能充电增发新能源电量16.2亿千瓦时
记者7月14日从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获悉,今年上半年,宁夏新能源统调发电量达到367.59亿千瓦时,新能源发电量占比34.66%,同比增加4.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宁夏储能保持快速增长,111.5万千瓦/287万千瓦时储能电站并网,通过储能充电增发新能源电量16.2亿千瓦时,提升新能源利用率4个百分点。
宁夏是全国首个新能源综合示范区,今年下半年,宁夏预计新增新能源装机超1700万千瓦,预计新能源总装机将达到6700万千瓦,装机占比将达到65%,这使得新能源消纳压力进一步增大。宁夏将全力提升并网管理质效,加快储能建设、提高储能利用效率,多措并举提高新能源利用率。
5、国家电投新疆50万千瓦风电项目首台风机吊装完成
近日,国家电投额敏玛依塔斯15万千瓦储能配套60万千瓦风电二期50万千瓦风电项目首台风机吊装完成。
该项目位于新疆塔城地区额敏县境内,距县城直线距离约4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项目总装机容量为50万千瓦,安装50台单机容量10兆瓦风力发电机组,配套建设1座220千伏汇集站、12.5万千瓦/50万千瓦时储能系统及25回35千伏集电线路。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约15亿千瓦时,可节约标准煤约45.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17.78万吨,对保护环境、减少大气污染、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电力市场
1、冀北绿电交易实现爆发式增长 2021年以来累计交易量超763亿千瓦时
在河北省怀来县,一座大数据产业基地已然成型。科技感十足的园区内,密集部署的服务器为京津冀的互联网、金融、医疗等企业提供了安全高效的数据存储与计算能力保障。
国网冀北电力协助政府构建“政策锚定+市场牵引”双轮驱动机制,动态监测新能源发电出力与市场供需,逐步提高绿电入市比例。“我们对并网成本低、无补贴依赖的平价上网项目优先提升交易上限,将额度从60%提升至70%,让更多绿电资源进入市场,同时将交易频次增加至月内4次,确保绿电‘供得上、用得快’。”冀北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交易处处长郭俊宏介绍。“十四五”期间,冀北绿电交易量实现爆发式增长,2021年以来累计交易量超763亿千瓦时,企业绿电使用率居行业前列。
2、2025年5月甘肃电力市场运营报告:省内中长期市场化交易电量 83亿千瓦时
甘肃电力交易中心发布甘肃电力市场运营报告(2025年5月),5月,甘肃省内中长期市场化交易电量 83亿千瓦时,同比增加4.88%,均价215.79 元/兆瓦时,同比下降20.99%,其中省内直接交易 54.18 亿千瓦时,代理购电 15.95 亿千瓦时;跨省区外送电量 57.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55.25%,外购电量 4.99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254.10%。省内现货市场发电侧正偏差电量52.57亿千瓦时;负偏差电量-55.58亿千瓦时,正负相抵后,净差电量-2.91亿千瓦时。5月,甘肃省内中长期市场化交易电量 83亿千瓦时,同比增加4.88%,均价215.79 元/兆瓦时,同比下降20.99%,其中省内直接交易 54.18 亿千瓦时,代理购电 15.95 亿千瓦时;跨省区外送电量 57.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55.25%,外购电量 4.99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254.10%。省内现货市场发电侧正偏差电量52.57亿千瓦时;负偏差电量-55.58亿千瓦时,正负相抵后,净差电量-2.91亿千瓦时。
近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指导下,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完成跨经营区电力交易核心功能建设及28项跨平台接口联调,实现市场注册、中长期交易、现货交易及结算等全业务流程贯通,标志着我国跨经营区电力交易在技术层面实现了互联互通。
功能上线后已支撑多项交易的线上全流程组织,包括全国首笔多通道、大范围跨经营区绿电交易——华北、东北、西北送广东6月月内绿电交易,吸引近300家市场主体参与;6月份组织10余笔南方电网送华东的多月交易,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积累了经验。
7月15日,山东电力交易中心公示2025年第十三批(总第一百一十五批)受理注册售电公司相关信息。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售电公司管理办法>的通知》(发改体改规〔2021〕1595号)要求,山东电力交易中心受理了山东尚优佳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等12家售电公司的注册申请,并对其提交的注册材料进行了完整性核验,现予以公示(名单见附件)。公示期为2025年7月15日至2025年8月14日,时间1个月。
点击下方标题可跳转至五点半公众号阅读
特别声明:五点半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798519307@qq.com)。
原创文章,作者:happytang,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dianban.com/pdzx20250716.html